新興閣掌中劇團

  
今天在整理作品時,看到一篇在1995年採訪布袋戲大師鍾任壁先生的稿子,
雖然我本身不是布袋戲迷,但我覺得這是台灣非常道地珍貴的文化.
那次訪問鍾團長非常謙和跟我聊蠻多,我之後也很認真把他的講述整理成採訪稿
我想把這篇文章PO上來, 給有興趣研究布袋戲文化的人
來聽聽鍾爺爺講台灣的布袋戲史,和他的心路歷程...

 


【採訪原稿】

1301021632522378--ss1

新興閣掌中劇團保存各式布袋戲偶2千尊。(新興閣掌中劇團)

 

   掌中戲即一般人所通稱的布袋戲。說到布袋戲許多人一定多少都能道出一些特殊角色,諸如史艷文、純陽掌、黑白郎君、藏鏡人……等等,可說是不勝枚舉。然而,若談到傳統布袋戲的派流、戲風以及精神所在,或許就比較鮮為人知了。其實,布袋戲列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範疇內,並且兼具有藝術與娛樂的價值,是一項能夠融入生活、引起共鳴的生活文化,承負著講演戲劇的歷史意義,更寓含著教化民情、端正風俗的深層功能。

  

    學會四月廿一日在三重所主辦的社區友好文化節中,就有一場十分精彩的掌中戲贊助表演。甫於去年十月九日成立的明志國中明興閣掌中劇團,在校長葉進雄先生的大力推動文化教育下,短短半年之間,十八位學生團員在當天首次的對外表演中,已有相當優秀的表現,令人稱讚有加。其實,在這些斐然的成績背後,有一雙「堅強有力」的手正在推動著。

 

 新興閣掌中劇團

 

    明興閣的指導者師乃出自於雲林西螺的新興閣劇團,該團現由第五代接班人鍾任壁先生主掌,可說是一歷史優久的布袋戲世家與主流。明志國中的學生在新興閣門生的指導之下,在學習中深深受到戲偶細膩動作、靈活而諧趣的身段所吸引,同時他們在練習當中可說是全神貫注,沉浸在歷史的傳奇中。透過這次同學表演的因緣際會下,我們有幸能夠專訪新興閣鍾團長,而對於布袋戲的歷史背景與流變十分熟悉的鍾團長,專訪當天,在幾杯清茶和神香中,娓娓道來許多令人感動的布袋戲發展過程。

   

   布袋戲源始於明朝福建一帶,主要是由當時的傀儡戲和皮影戲改良而成,而由於演出新奇,加上詞語文雅動人,便成為當時文人知識份子的娛樂。布袋戲的派別,依口音、戲齣和樂器,可分為三個派別,即北管派、南管派和潮州調派,而新興閣掌中劇團就是屬於潮州調派。此三大派別的特色為,北管派主要是以擅長「三大戲」著稱,重要的角色是老生、淨和白鬚翁,戲風以「武戲」為主;南管派和潮州調派主要是以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為特色;而潮州調派與南管派不同的則是到了新興閣第四代和第五代之後,在音樂上有「南北交加」的趨勢,其演出往往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另外,在台步動作方面,亦是文武雙全,不但保留了原始文戲的風貌,更融和了宛如「宋江陣」的少林拳頭步法,演出中每每令人拍案叫絕。

  

   談到流傳至台灣的布袋戲,鍾團長自豪的談起「以目前台灣的布袋戲主要的派別分佈,現在有『南鍾北李』的講法,而所謂的『北李』,指的就是屬於北管派的李天祿先生,而他亦是我父親的同輩至交」。對於台灣的布袋戲流派分佈,由雲林縣立文化中心所成立的台灣寺廟藝術館刊物中有這很清楚的說明,「布袋戲是民間廟會最常見的酬神戲劇之一,雲林縣為台灣地區布袋戲之重鎮,在全省四百多國劇團中分佈最多,獨佔六分之一強,其中虎尾五洲派黃海岱及西螺閣派鍾任壁更是家喻戶曉的偶戲大師。前者北管音樂優良,文學詩詞淵博,擅演笑料三小戲,風靡雲、嘉、台南三縣市;後者優雅柔美,善於旦角、笑生、武打技藝,融和文戲與武戲的優點,風靡南部七縣市。」僅管布袋戲的門派林立,各有特色,難能可貴的是,各派的掌門人大致上仍以尊重對方、欣賞對方的心情來互相看待,讓布袋戲這項傳統文化的發展與保存更加有前途。鍾團長回憶起當年在台北首演父親的拿手戲時,前輩黃海岱先生和李天祿先生親自到場觀賞,令他感到十分欣慰;「黃海岱和李天祿先生可以說是我十分景仰的兩位前輩,他們真的是為了傳統布袋戲的流傳,竭盡了一生的心力在貢獻,不管環境怎麼變,也永遠不會忘本。」

  

   新興閣掌中劇團由現任團長鍾任壁正式登記於民國四十二年,鍾氏開基始祖鍾五全於清嘉慶年間從福建漳州渡海到西螺落籍,創立了協興布袋戲團,經過鍾登風、鍾登祿、鍾登壽、鍾秀智至鍾任壁之父鍾任祥,益加發揚光大,師承「閣」派的布袋戲團已達百團以上,在戲界獨霸一方。鍾團長秉持「傳統與創新」的理念,致力研究戲台、佈景的創作,各種聲光效果的創新,在在皆是期望掌中戲能日新又新,充滿活力的新生命。「傳統的布袋戲一定要保留其精髓所在,如具有特色的動作、唸詩和樂譜,至於在過去由於戲碼較長而有拖戲的現象,這點我們就要去改進,對於別派所有的優點,也要多做學習,截長補短,使演出的內容能夠更生動、更活潑;另外,在角色的定位方面,什麼角色就要有什麼角色該有的動作和神態,一些較尊貴的角色,就應該莊重文雅,而一些丑角,則可以活潑笑誕的方式表現」,就因為有如此創新的精神,鍾團長目前已著有二千多本的劇本,獨創內台以連續劇方式演出,從民國四十六年以來,可說是絕無冷場,成為當時民眾攜家帶眷同行欣賞的每日娛樂。此外,不拘泥於傳統的鍾團長傳統掌藝造指功力相當深厚。「新興閣」以武戲虎虎生風膾炙人口,鍾團長自幼稟承家傳的武藝訓練,揣摩武學要領,使戲偶拳腳刀槍的身段,達到一般所不及的精準、漂亮與合理。不僅如此,鍾團長手上旦角體態輕盈、婀娜多姿的那份婉約含蓄之美,也為戲界稱道的。

  

    除了精湛的表演功夫,鐘團長最令人敬佩與感動的就是教育傳承的精神。在民國七十七年,台大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在巧妙的機緣下,邀請了新興閣協助表演,並在之後特別懇請他擔任該社的指導老師,鍾團長即義不容辭的答應,而後遂進入一連串的教學活動中。說到此,鍾團長不禁笑著談起當年的趣事,「台大的學生在拜我為師之前,起初非常擔心聽不懂我們潮洲的音調,沒想到在看完我的表演後,卻意外地驚喜竟然完全聽得懂,並將這份歡喜心在之後告訴了我,而我教育的樂趣就在學生這種學習後的回應」。鍾團長曾擔任台大政大、淡大等掌中劇團的指導老師,並於七十八年起開始「掌中戲入校園」巡演、示範教學,期許青年學生從欣賞、學習深究,而延續掌中戲這項民俗傳統文化。因此,鍾團長的這份教育心隨即在八十年獲得教育部所頒發的「薪傳獎」所肯定。目前,除了上述學校,鍾團長還有在三重國中、五傑國中、孝威國小、保成國小、救國團「才藝列車」等單位擔任指導,同時還有台北市立兒童樂園「昨日世界」的例行活動,皆是鍾團長對布袋戲的教育貢獻。而近年來鍾團長屨次受邀日、韓、法、德等國家演出達二十次以上,也以掌中技藝進行文化交流,贏得無數讚譽。



    平易近人的鍾團長掌承了數代所流傳下來的傳統布袋戲,隨著時代的轉變,創新中亦絕不忘本。平時還是要奉祀開宗祖師,除了感謝這個開宗立基的源頭,亦是要讓後進們不要忘了根源所在。鍾團長在最後的結語中,語重心長地表示,「布袋戲中最重要所要表達的就是人們的『忠孝節義』,並且在種種寓含的意念當中,發揮純正台灣民俗風情的民族精神」。正因鍾團長如此不遺餘力的貢獻,使得掌中戲的意義更加延伸成為一種藝術、一種生活哲學以及一種盡瘁人群的宗教態度。


hsinhsingku1



新興閣掌中劇團網站


 ★★活動快報★★ 

  2013.10.27衡山慈善民歌饗宴~歡迎認購愛心門票~南方二重唱.施孝榮..帶大家重溫溫馨回憶

  •   

2013衡山慈善民歌饗宴

 

★想更了解自己? 活出幸福人生!! 歡迎來基金會感受"靈性的成長" 


衡山靈學機構-衡山基金會 www.soul.org.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ulfinder1111 的頭像
    soulfinder1111

    心靈漫步~靈性探索~返源歸宗

    soulfinder1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